长沙城南书院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地标,虽历经沧桑,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清晰的现代传承,依然值得探访。
景点名称:城南书院 (现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)
历史地位:与岳麓书院齐名的湖湘文化重镇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创建年代:南宋绍兴三十一年(公元1161年)
创建人:南宋名臣张浚及其子、著名理学家张栻
核心价值:朱张会讲圣地,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前身,毛泽东母校
现今地址:长沙市天心区书院路356号(妙高峰下)
参观信息:通常对公众开放,特殊时期需提前预约
🏛️ 历史沿革与看点
城南书院的魅力,在于其跨越八百五十余年的文脉传承。
- 朱张讲学,理学之源:书院由南宋抗金名将张浚和理学大师张栻父子创建。张栻在此授徒传业,并与另一位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在此讲学论道,史称“朱张会讲”。此举开创了中国学术史上不同学派交流对话的先河,使城南书院与岳麓书院隔江相望,共同奠定了湖湘文化的基石。当时书院内有著名的“城南十景”,如纳湖、月榭、卷云亭等,朱熹与张栻曾为十景题诗唱和。
- 几度兴废,弦歌不辍:书院在历史长河中屡经兴废。元代曾废为僧寺,明清两代多次修复。清乾隆年间,为方便学子就读,曾迁至天心阁下的都正街;至道光二年(1822年),巡抚左辅认为天心阁下的书院环境嘈杂,不利学子静修,又将书院迁回妙高峰原址,并得道光皇帝御书“丽泽风长”匾额,迎来又一发展高峰。
- 近代教育,英才摇篮: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,城南书院改制为湖南师范馆,此后历经中路师范学堂等阶段,于1912年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。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在此学习、工作。何叔衡、蔡和森、李维汉、徐特立等近代名人也曾在此求学或工作。青年毛泽东在此打下了坚实的学识和思想基础,电视剧《恰同学少年》便生动再现了这段历史。
📚 今日参观指南
- 校园风貌:今天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,是在清末书院旧址上发展起来的。校园建筑群为仿日本青山师范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,同时融入了天井、攒尖顶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,青瓦白墙,典雅庄重。校园内的主体连廊建筑由教学楼、自习楼、礼堂等组成,通过长廊互为贯通,科学地考虑了采光与通风。
- 寻访建议:校区通常对公众开放(特殊时期建议提前了解预约政策)。你可以漫步校园,感受历史的氛围。校区位于妙高峰下,毗邻古老的“朱张渡”。
💎 总结
城南书院是一部活着的湖湘教育史书。从宋代理学大师的智慧碰撞,到近代伟人的求学足迹,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记忆。